在日前于四川顺利举办,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集成电路企业和下游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对智慧医疗电子产业链的建设想法。在会议开始之初,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杨旭东处长更是分享了政府对打造智慧医疗电子产业的决心和指导。
杨处长指出,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AI产业发展规划,针对涉及民生需求的医疗、养老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多个发展方向。这里面就包括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治疗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慧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类和智能多学科会诊,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防控等方面。
在政策的极力支持下,上下游的企业也鼓足干劲,力求在这个市场迸发出最耀眼的火花。
在某些人看来,中医是一个很依赖经验,且没有太多根据的学科,但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解渤则指出,他们可以通过中医和西医的双方检索学用在一起,然后用脉学把它串起来,然后用人工智能改变人们对中医的看法和体验。其推出的智能脉诊仪就是他们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武器”。
据解渤先生介绍,他们在这个脉诊仪里面植入了很多性能表现优越的芯片和传感器,病人在使用他们的这个脉诊仪之后,可以获得一个脉学的3D图,中医医生就可以通过这个图,获取患者的身体真实情况。因为这个脉诊仪的存在,医生就可以不需要跟患者面对面,就能直接实现远程“把脉”。
“这个产品甚至可以实现家庭化的方案,具体就是患者将产品将布置到家里,然后可以随时测试自己的脉学3D图,并将其传输到云端。医生就可以透过云端看到病人的真正状况,并对症下药。再将药方发送到病人附近的智慧药房,最后将药配送到病人面前,实现整个诊治流程,解渤强调。
解渤进一步指出,他们通过这个智能脉诊仪收集到了关于高血压的预测、诊断和治疗非常好的方法,这就让其可以帮助患者去预测自己高血压,同时也可以借助脉诊仪的结果获取用药的准确度。
正如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OCT Medical Imaging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陈忠平教授所说,现在的医学正在进行一个比较深刻的变革。那就是随着基因技术和其他检测技术的发展,医生对病人的诊断方式从过去的“对诊”变成了“对人”。换句话说,那就是“精准医疗”会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甚至利用大数据去预测病人是否会发病,也将成为可能。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大量的数据,而医学成像则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陈教授强调。但他也进一步指出,核磁、超声和CT这些传统的医学成像手段对于早期诊断的作用还是有限,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光学相干成像。
据介绍,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的技术,能通过横成像帮助医生实现诊断和预测。而技术本身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也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多个领域:
例如在眼科,就可以利用这个技术来看视网膜的切面,去帮助医生诊断黄斑变性、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等疾病;在心血管科,就可以利用OCT Medical Imaging开发的探头去帮助确认引起心肌梗塞的“斑块”。
陈教授告诉记者,因为他们的探头创新性地将心脑血管探头和OCT探头结合到一起,且体积做得比较小,这就让他们可以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同时获得OCT和超声的图像。其高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辨别“斑块”。
此外,他们的探头还可以被用到如直肠癌和胃癌等癌症的探测、打呼噜检测和早产儿检测等多个方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副主任,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骨科教授,主任医师项舟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在他研究过程中碰到了一些瓶颈,那就是如何给骨盆骨折的病人做打钉定位。因为这是关乎一个病人后续恢复的关键。
据项教授介绍,要做到准确定位,就首先要找到一个坐标。但因为人的骨盆的大小、宽窄和厚度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去做一个均值骨盆,才能找到一个普遍通过的骨盘中心。而为了获取这个骨盆数据,就需要CT与数字的融合。有了原点后,就需要进一步去建设一个立体的三维坐标系,去确定骨盆的各个部位的位置,然后打钉复原。
“虽然这样做我们不一定做到100%,但做到了90%到95%也都是极好的”,项教授指出。
但项教授进一步指出,现在这些打钉都是他们通过手工实现的,在效果控制上,可能会有偏差。但是如果我们有机器人,把我们定位好的数据输入到其中,然后通过机器臂来执行相关操作,那么整个准确度和二次伤害都会小很多,这对于患者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也能节省医生的很多工作。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总经理兼CEO丁辉文先生则从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去探讨如何帮助生命科学升级。
丁辉文先生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医疗设备解剖下来看是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微流控芯片来处理它的样片以及后面的整个光学分析系统。如果我们把这个系统小型化变成设备的芯片化,就做成了我们的Microscope一些芯片;如果再矩阵化、高通量化,最后就变成了高度集成的BPU,这就是我们讲的生物芯片整个过程。
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光电子,这个当中既有微流控、光电等子一些我们所看到IT的技术,也有生物方面的技术以及成像、传感器技术,我们把它做成融合,就可以获得了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当中核心底层技术。
据介绍,通过将医用3D打印技术以及MEMS整个集成工艺平台结合到一起,就可以非常精确打出各种活体细胞等等。这能给被应用到POCT检验和监测工具的开发中去。另外,把微生量级上液体做一个数字化,把它作为通过一个点做成平面立体矩阵打出来,就可以实现我们细胞血液当中分类、筛选、追踪以及蛋白分析、蛋白测序、基因测序等等。
总结来说,生命科学产业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也采用了新的模式。原来我们的模式当中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然后到后面渐渐开放出来做研发外包、技术授权、协助研发。而到了现在,我们需要渐渐进入到开源、共享研发这样的环境,而SITRI就在当中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辅助者角色。
SITRI建立了非常好基础设施和公共研发平台,也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合作模式,对于公司有强大吸引力。SITRI甚至还建立了8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以及化合物半导体研发中试线,帮助研发人员成就更多可能。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影像设备对于医疗的重要性。国内医疗设备独角兽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X射线事业部CEO向军也从他的角度出发讲述联影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医疗影像的体验。
“统计我们的放射科医师人数,每百万人对应的放射科医师数量中国是61人,但美国每百万人口是112人,差不多是我们的两倍;如果统计设备,首先看数字拍片机方面,我们是每百万人九台,而美国则是每百万人131台。在CT方面,美国是每百万人32.2台,国内则是每百万人9.4台,这个差距也是明显。MRI方面,国内是每百万人4.9台,美国则为36.7台,差距同样明显”,向军进一步指出。
在向军看来,为了扭转这个局面,除了提高医生和设备数量外,提升设备的便利性、精准度和效率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手段。他认为AI的发展可以帮助处理大多数的简单重复工作,而让医生能把精力放在一些疑难杂症方面。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设备供应商,联影正在推动设备“傻瓜化”。例如他们正在推动一个代号为“自动驾驶DR”的项目,在患者走进检查室的时候,设备就能够把患者的三维模型重建起来,然后把检查的位置系统自动定位,在设备正确的位置把患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姿势投影出来,患者需要做的只是走过去和一个虚拟的自己“重叠”,而医生所要做的所有操作可能就是按一个键,然后就可以生成图像。
“如果再搭载上AI在后面的智能诊断,我们可能就只需要按一下扫描按键,就能得到诊断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不需要设备的操作人员,甚至不需要诊断医生”,向军强调。
汇医慧影创新事业部总监左盼莉女士在论坛上指出,医学影像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周期:刚开始是一些成像的技术,就像X射线;后面是临床上的应用;到了现在有了这么多的成像技术和成像手段之后,有了它们在各个科室的深度应用之后,怎么样把医生从繁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就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契机。
在她看来,如何在拍出来的图上面快速扫描、找到病灶、把血管和病灶分析以及做筛查诊查。然后再在这些图像信息的基础上叠加诊断信息,实现精准医疗诊断。后期再做慢性病管理或者疗效预测。这就是人工智能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而汇医慧影则做了一个全周期的平台,基本上实现了在临床过程中医生可以去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做辅助诊断。
据左盼莉女士介绍,现在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这边现在落地比较多主要是DR和CT。除此之外,他们还与301血管外科合作,利用AI去解决血管外科、肿瘤介入科室和放疗科室对影像数据标注处理和分割处理的需求。他们甚至还建立了大数据科研平台和深度学习平台,帮助医生进行研究和发表论文。
其实在这次论坛上,专家们还就医疗机器人、帕金森诊断和老年人看护等几个角度入手做了全方位的描述。从另一个角度看,科技改变医疗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
正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所说,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同时也拥有了众多需要诊断医疗的人口。在他看来,这些病人不但面对治疗的痛苦,同时还要面临因病返贫的挑战。为此他认为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去督促我们改变生活习惯,防止治病就变得很有必要。而要实现这个,就必须要更好的实现方案、更好的设备,同时也要新兴的芯片去支持,这样就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邦勤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明宇也从投资人的角度,讲述了他看好的智慧医疗发展方向。在他看来、慢性病、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以及医保和商保的结合,是智慧医疗的机会所在。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文化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正在召开的2018全国两会再次为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加码,《政府工作报告》浓墨重彩鼓励互联网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2010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医疗经历了产业的勃兴、淘汰和融合期,经历了多项利好政策,初步完成了产业资源积累和市场落地。经历了持久战和淘汰战的互联网医疗,伴随着两家头部企业走上上市之路,在国家人工智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加持下,行业久违的春天能到来吗? 平安好医生、微医竞相冲刺IPO,两大模式成型 1月29日,中国平安宣布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平安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独立上
自家主流产品做得风生水起的英伟达目前打起了 医疗 AI的算盘,而面对似乎从人人都追的医疗AI风口退却的时候,英伟达仍然要去试试自己并不擅长的跨界领域,其目的究竟是要赶上风口的末班车,还是要利用自身的技术实力去线 从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入手 芯片制造商英伟达针对特定的先进学习算法而开发的专用硬件目前正在驱动着人工智能的向前蓬勃地发展。 目前,它又锁定了下一个巨大市场—— 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 。 医学影像研究正在以让人惊讶的速度发展,英伟达在医院看到了很多的供应商,他们正在构想人工智能方面的新应用。 一种被称为 “深度学习” 的机器学习技术正在应用于医学影像和医疗数据的筛选。 而大概是受大脑中神经元工作机制
AI的第一步和下一步,英伟达的跨界产品 /
工业4.0技术引进制造业后,对于医疗装置生产业也带来诸多变革。多位业界高层指出,工业4.0为医疗装置生产业可带来包括降低错误、观测效能及无纸化等八大益处。 据报导,工业4.0可运用在整个制造流程,首先质量管制是可获得最大改善的步骤之一。因为利用传感器技术,厂商可快速确认问题来源,藉此降低无预期的关机。 第二则是观测与提升效能。预测维护技术可节省时间以及避免长期所费不赀故障发生。例如GE(General Electric)的Brilliant Manufacturing软件可预期何时与为何机器可能会失常。GE Digital总经理Jennifer Bennett表示,从设计到服务的效率化的关键在于透过数据分析。 第三是无纸化。无纸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学科带头人顾菊康日前透露,上海、沈阳、济南、太原、重庆、武汉、大同、三亚8个城市已率先试点远程心电监护。地方政府对此给予财政支持。除软件系统构建、硬件购买外,移动医疗服务费可能成为移动运营商、医院、软件商的利益分成焦点。 抢食移动医疗服务费 顾菊康介绍,移动医疗服务与手机服务类似,用户配备软硬件设备后能轻松实现心电、呼吸、血压等信号的采集,关键步骤是通过硬件将生理信号变成数字信号,此后再通过手机或电脑将信号传送。同手机有话务费一样,移动医疗服务中也可能产生血糖指数传送费、血压指数传送费等,移动通信商、软件运营商等可能以分成的模式从中收费。 远程遥感检测是移动医疗中比较成熟的形
大型医疗电子公司Stryker Corp与新兴公司Amimon签订了一份合同,Stryker将采用Amimon的专利无线技术用于其手术室系统。这标志着Amimon公司在与其它公司采用短距离、高带宽无线技术设计方案的竞争中再次胜出。 Stryker Corp将采用Amimon的5 GHz Wi-Fi技术用于其内视镜检测系统。该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寻求精简其微创手术系统布线的方案。 “在手术室内到处都是电线和管道”,Stryker Endoscopy(Stryker集团价值60亿美元其中Stryker Endoscopy值6亿美元)首席技术官William Chang表示,手术室内的电线“会导致手术时间拉长,并且使得
6月26日下午,几乎所有的全球财经媒体都争相报道了一件事:GE(通用电气)医疗板块要被拆分成立独立公司了。 GE医疗首席执行官Kieran Murphy26日的一封内部邮件显示,通用电气计划将其医疗业务拆分,独立成为医疗公司。 GE医疗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190亿美元,占整个GE销售额的16%,是GE集团内部第四大业务部门。根据GE集团的计划,GE医疗的独立分拆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逐步完成。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作为有着126年历史的公司,GE曾经是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巴菲特形容它是“美国商界的象征”。GE同时也是自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唯一至今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不过这个“至今”只能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2014年,谷歌超过1/3的风险资本流向主打医疗和生命科学的公司,而2013年这个数字仅为9%。现在看来,这种趋势在2015年依然不会减速。 风险投资机构Google Ventures负责人比尔·马里斯(Bill Maris)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于2015年在生命科学领域看到更多有趣的事情发生。”谷歌有7项技术将为2015年医疗领域的发展助力。 1.谷歌基因组 谷歌基因组(Google Genomics)是谷歌迈入DNA时代的第一款产品,可利用谷歌的云端基础设施提供应用程序接口(API)去储存、处理、分析以及分享DNA序列。通过连接和对比数以千计(很快将以百万计)的基因组,谷歌将在
摘要: 简要介绍了蓝牙技术的特点,着重介绍了蓝牙技术在医疗监护中的应用,讨论了蓝牙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 蓝牙技术 蓝牙系统 医疗监护 病房监护 医学临床监护技术就是把患者的各种重要生理信息及时、准确地提取出来,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和防护的技术。医学临床监护技术分为病房监护技术、动态监护技术以及远程监护与家庭保健监护。在现有医疗监护系统中,数据的传输一大多是人体信号,而且需要检测人体处于自然状态时的信号。这种将检测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到人体上进行监测的传统方法会使病人感到不自然,心情紧张,从而导致所检测到的数据不准确。特别在病房监护中,各种连线不仅使病人感到的
无线共存
基于 CC2642 蓝牙 5.0 的应用,以及 TI Simplelink 学院动手实验
【电路】SNS9201(家用电器、机器人、医疗设施或报警装置)红外线传感信号处理电路
【电路】臻琦牌ZQ-95C矿化,磁化,净水医疗保健快速自动电热水瓶电路图
ADI世健工业嘉年华——深度体验:ADI伺服电机控制方案
解锁【W5500-EVB-Pico】,探秘以太网底层,得捷电子Follow me第4期来袭!
在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全球知名的楼宇管理系统提供商霍尼韦尔宣布了两项重要的战略合作,分别与恩智浦和ADI签署合作备忘录。这两 ...
苹果笔状控制器专利曝光:能拆分,配合 Vision Pro 头显等设备使用
1 月 12 日消息,根据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近日公示的清单,苹果公司获得了控制器相关的设计专利,采用 Apple Pencil 的笔状设 ...
尼得科株式会社的集团公司尼得科仪器株式会社(旧日本电产三协)开发出了可支持收付双方进行电子支付的紧凑型非接触式IC读卡器。据日本经济 ...
物联网 (IoT) 和嵌入式连接专家移远通信日前宣布推出一款新型“经济高效”LoRa 模块移远 KG200Z,该模块围绕意法半导体 STM32WLEx ...
豪威集团发布单芯片 LCOS 面板 OP03050,用于下一代智能 AR / XR / MR 眼镜
1 月 11 日消息,豪威集团今日在CES 2024展会发布了新品 OP03050。这是一款低功耗、小尺寸硅基液晶(LCOS)面板,在单个芯片中集成了 ...
消息称三星下半年推出 Flex Magic 头显:基于高通骁龙第二代 XR 2+ 平台、对标苹果 Vision Pro
MSP430 G2553LAUNCHPAD +WDT 延时或产生方波 IAR
智己汽车:当电子电气架构迭代至中央集成式,如何布局其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
钠离子电池正式上车,钠电池时代线:安波福多域融合计算平台,颠覆汽车智能化?
EEWorld邀你来拆解(第7期)——拆拆减肥利器,看看跳绳里都有什么
综合资讯传感器RFID生物识别网络传输电源管理处理器物联网安全行业规范创新应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工业智能交通物联网百科相关展会专家观点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