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七点,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报告厅内,由APEC中国青委会发起的知识讲座“青讲”正在进行中。能容纳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聚精会神地望向讲台前的张昌武。
两枚红白相间的火箭模型,挺立在讲台左侧。模型上写着的“朱雀”,是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的名字。而张昌武,正是其研制公司蓝箭航天的创始人。
2015年,张昌武从金融领域转入航天领域,成为一名跨界创业者。作为“青讲”第一期的主讲人,他以“中国商业航天探路者”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点滴与航天梦想。
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的“破冰之年”。这一年,军民融合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航天领域开始向民营资本开放,有关政策密集发布,中国商业航天迎来创业热潮。
“时至今日,世界上仍然只有极少数的国家掌握进入太空的能力,企业就更加屈指可数。过去的五年里,中国最大胆的一次开放可能就是商业火箭,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航天领域开疆拓土。”张昌武感叹。
商业航天可以做什么?作为行业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张昌武对此有深入思考。他表示,中国的航天技术在国际上备受认可,走向市场的过程却并不顺利,这与“国家队”的性质有关。而商业航天,能成为“中国航天的有益补充”。
当前,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对通信设施提出了更多需求,国内外企业纷纷提出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建设规划。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五到六千颗待发射的低轨卫星,发射服务的市场需求约在800亿美元左右。
在张昌武看来,其中蕴含着中国商业航天的巨大机会。有了更多卫星,就需要更加多火箭。火箭的能力提升,也会带来更多的卫星发射需求。双方互相支撑,发展前途可期。
讲座嘉宾、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则有着更宏观一层的观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非公有制企业的加入,带来了“鲶鱼效应”,将进一步促进航天领域的创新突破。“中国非公有制企业正在成为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吴志坚评价。
创业前,张昌武是金融精英,曾就职于汇丰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一跃转入航天领域,旁人看来,他的跨度颇大。
在演讲中,张昌武反复提及“勇气”一词。“勇气是最重要的”,他说,“航天本身是无比艰难的事情。做商业航天,缺少格局、缺少勇气,很难继续往下走。”
张昌武坦言,作为一个“圈外人”,对技术的认知和积累不足,是他的短板。但是在现代化的企业里,个人的短板能够最终靠组织化的管理补上。
“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没有盲点,我认为我们目前的配置已经解决了盲点问题。虽然我缺少技术积累,但是我们有办法吸引最优秀的技术人才加入到团队里。”张昌武说。
他同时坦言,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事情都需要创业者在摸索中推动完善。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政策和监管上的。希望未来监管也能与商业互联,推动中国商业航天达到更加国际化的水平。
在商业航天领域,美国的SpaceX一直被视为典范。张昌武注意到,过去十多年间,美国的航天产业完成了一次由国有航天向民营航天的全面技术转移,直接驱动了SpaceX这样的企业飞速向前发展。由于产品价格低、响应快速、可实现一级火箭回收,SpaceX已占据了美国商业航天的大部分市场。
反观中国商业航天,张昌武认为,需要首先攻克的仍是高频次、高可靠性、低成本地进入太空的能力。
蓝箭航天选择了液氧甲烷发动机作为突破口。据了解,液氧甲烷是一种液体推进剂,具有清洁环保、价格实惠公道等优势,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箭的成本。当前,全世界商业企业中,只有美国的SpaceX和Blue Origin拥有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技术。
2018年9月,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在湖州一片山地中进行半系统试车。张昌武展示了当时的记录视频。随着倒计时结束,长达数米的火焰喷薄而出,巨大的气流和轰鸣,让试车台与周边的树木持续震颤。
“我们在北京和西安有很好的办公室,但是在湖州,你可能才能看到商业航天创业的真相。怎样在工厂里研制组装发动机,怎样在山里冒着雨雪搭建试车台……创业真的是非常艰苦。”张昌武直言。
他透露,今年上半年,80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将进行全系统试车。如果试验成功,蓝箭航天将成为全世界拥有最大规模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商业企业。
2018年10月,由蓝箭航天研制的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冲入云霄。尽管最终发射任务失败,“朱雀一号”飞行的380秒,依然被视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
张昌武并不讳言这次失利。回忆当时的发射场景,他表示,蓝箭航天打通了能力链条、供应链条、体系链条、发射链条,才让这枚火箭得以竖立在发射场上。这其实已是某一些程度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我们第一次拿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的发射许可证。这对于全行业而言意义重大。”他说。
就在讲座举办的当天,非公有制企业零壹空间研发的中国第二枚民营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对谈环节,嘉宾们聊到这一话题,不约而同地表露了惋惜和理解。
“航天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此前的经验是,由国家牵头,经过很复杂的分工,确定不同的科研院所,再加上非常多的人力和长时间研发去完成。”讲座嘉宾、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提出,市场不会给商业航天这么长的成长期,所以非公有制企业要有“日拱一卒”的精神,“中国的公司还在学习的路上,要花很多时间去摸索。”
张昌武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处于发展初期,一两次的失败,甚至未来更多的失败都是正常的。前期的失败会成为一种提醒,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大家必须意识到,只有经历了严谨、审慎的技术攻关,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研发和质控体系,才能取得长久而非偶然的成功。
“我们也希望将来有更多航院的同学到蓝箭工作。我相信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生真正的安全感”,张昌武说,“这个安全感源自于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把我们大家都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去实现。”
“青讲”由APEC中国青委会发起,是APEC青年创新领袖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掘有时代意义的创新内容,建立广泛的对话关系,达到多元价值的传递与碰撞。APEC中国青委会委员,将是青讲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参与者。“青讲”希望能够通过知识、思想与创造力的分享与青年人一同见当下,看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