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是将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航天运输工具。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官网,火 箭用途分类主要包含运载火箭及探空火箭两种,而在航天产业中得到较多应用的是运载火 箭。尽管最早的运载火箭大力神二号技术来源于洲际导弹,但在任务目标、气动布局、结 构与规模上存在一定区别。运载火箭一般由 2~4 级火箭组成,每级火箭包含有箭体结构、 推进系统、控制管理系统,以及飞行测量及安全系统、附加系统等箭上辅助结构。
化学动力火箭是火箭能源的主流,现阶段发射以中小型火箭为主。按能源动力分类, 火箭可分为化学火箭和新能源火箭,其中化学火箭又可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固液混 合火箭三类,新能源火箭包括电火箭、核能火箭、太阳能火箭等。尽管随着航天科技的发 展,各国都在试验新能源火箭动力,但化学燃料火箭仍然是当前动力技术主流。按照近地 轨道运载能力,火箭又可分为大、中、小及重型运载火箭。目前我国承担航空运输服务的 大型火箭为长征五号系列,用于探月工程的长征九号尚未实现首飞,现阶段的发射任务仍 然以中小型火箭为主。
火箭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动力装置中发动机具备高价值占比。(1)火箭箭体功能是 将箭上各分系统,如有效载荷、控制管理系统、动力系统和测量系统等连成一个整体,并容纳 推进剂,为其提供较为可靠工作的环境。箭体除要求拥有非常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外,还要求在满 足所有刚性和强度基础上,实现质量越轻、体积越小,从而方便获得较大的飞行速度及射程。 (2)动力装置系统是推动运载火箭飞行、并获得一定速度的装置。对液体火箭来说,动 力装置系统由推进剂输送、增压系统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两大部分所组成。固体火箭的动力装 置系统主要部分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直接装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壳体内。运载火箭主 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核心部件,技术复杂,成本高昂,根据《商业运载火箭主发动机技术 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朱仰招),发动机占火箭整体成本的 30%~50%。(3)控制管理系统是 用来控制运载火箭沿预定轨道正常可靠飞行的部分,控制管理系统由制导和导航系统、姿态控 制系统、电源供配电和时序控制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商业航天是以盈利为最大的目的、遵循市场机制的商业活动。冷战时代美苏两超级大国 取得的航天成就完全是不计代价的,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故而这样的航天活动也是 不可持续的。随着冷战结束,大规模的航天竞赛也随之销声匿迹,通过商业化令航天行为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将是未来人类航天活动逐步发展的关键,因此当前商业化航天的发展 就是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过程。
设备价值在一二级火箭占比高,可回收是长期降本路线。不同火箭依据各自的设计其 成本分布有所区别,但硬件设备在单个火箭占比都较高。以 ULA 公司的 Altas V-401 型火 箭为例,根据 Launch Vehicle Recovery and Reuse (Mohamed M.Ragab),如果将发射过 程中人力成本、基础设施成本、测控成本等项目剔除,其一级火箭中,发动机成本占据了 总成本的 54.20%,箭体结构占了 23.60%,推进剂仅占 0.70%;而在二级火箭中,二级发 动机、箭体机构和电气设备所占的比重均为 28%左右,推进剂占比仅有 0.20%。总体来说, 一二级火箭均呈现硬件成本占比高、推进剂占比低的特点。若在实现可回收的条件下,火 箭可重复使用的次数足够多,那么硬件成本分摊到单次发射的成本将会明显下降。
主流火箭回收有三种形式:伞降着陆、带翼飞回式、垂直起落。(1)伞降回收虽然设 计简单且成本低,但是难以精确控制回收区域,故而火箭常常会着陆在海洋中,如若采取 海洋回收那么又带来了一些如人员、设施、运输和地面支持设备等问题,所以该方法并未 被广泛推广,实践有美国的航天飞机助推器、“战神 I-X”助推器和 K-1 运载火箭回收。(2) 带翼飞回式则是令火箭可以飞回发射场后再以自动方式像飞机一样着陆,这种方法对火箭 有复杂气动外形设计、高速再入过程控制以及热防护系统模块设计的要求,技术难度偏高,成功经验较少,主要研发的有俄罗斯的“贝加尔”号和美国的 Adeline 系统。(3)垂直起落 用高精度控制技术来确保火箭子级以稳定的姿态,按照预定的轨迹飞回预定降落场,具有 落点精度高、运载损失较大的特点;但因推进剂成本占比较低,在多次发射中仍能有效削 减成本,是当前重点发展的回收手段,目前主要由美国的 SpaceX 引领该技术。
SpaceX 引领可回收发展,垂直起落技术趋向成熟。SpaceX 成立最初就开始研发垂 直着陆技术实现火箭可回收。猎鹰 9 号火箭由两节助推器组成,两节均装备 Merlin 1D 发 动机,使用三乙基铝-三乙基硼烷(TEA-TEB)的自燃混合物作为点火剂,一级助推器包 含 9 台发动机,二级则包含一台 Merlin 1D 真空型号发动机。一级助推器将火箭主体推入 合适高度后便会分离,随后通过发动机重新点火返回接驳台,从而完成火箭回收。2015 年,SpaceX 首次成功将一级火箭垂直降落到海上平台上,标志着火箭回收技术的重大突 破;2019 年 8 月 6 日,整流罩回收船 “Ms. Tree”成功接到了猎鹰 9 号的整流罩,标志 着 SpaceX 向全箭回收迈出重要一步。
固体火箭发射便捷灵活,液体火箭引领可回收技术发展。(1)固体火箭与导弹的技术 发展的新趋势相似,主要由药柱、燃烧室、喷管组件和点火装置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固体推 进剂在燃烧室中点燃,产生的高温度高压力燃烧产物通过喷管排放产生推力。固体火箭结构简 单,易于实现小型化,同时能用作尝试存储,能轻松实现快速响应的发射。(2)液体火箭 工作原理是液态推进剂被从存储罐中泵入燃烧室,混合燃烧产生高温度高压力气体,通过喷嘴 加速后产生推力。液体火箭要求更高的性能,如更高的比冲、推力和推质比,同时能实 现火箭的可回收。由于液体燃料火箭能做到可回收,对于降低发射成本有至关重要的作 用;同时固体燃料涉及到大火箭应用时较难控制推力恒定,因此液体火箭的技术发展将是 未来商业航天重要趋势。
液体燃料各有其独特性,煤油与甲烷是当前发展重点。传统的液体火箭推进剂主要是 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相比液氧燃料更便利存储、配套完善,我国的长征一号到长征四 号绝大多数采用该燃料;但是由于该种燃料剧毒且不稳定,商业航天时代几乎不再采用。 目前常见的液体燃料包括液氧煤油、液体甲烷、液氧液氢等。液氧煤油稳定性较好且易于 存储,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火箭中,包括我国的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八号等新一代火箭; 液氧甲烷的生产相对简单,具有较高的比冲,不容易产生积碳,因此它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更长, 非常适合于星际飞行和载人旅游。液氧液氢有着最高的比冲,但当前它的稳定性较差且成 本更高,目前主要用在长征五号等大型火箭的二级火箭中。
不同类型火箭适合不同场景,实事求是选择商业发展模式。当前各大商业火箭公司在 推进剂选择上遵循具体使用场景。(1)固体发动机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且技术很成熟, 操纵简易,但是因为燃料上先天不足,发动机比冲较低,不好有效控制推力,没办法实现发 动机再启动,因此更适合近地轨道的小规模发射。(2)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相对成熟,使 用的液体推进剂比冲高,同时可重复使用已得到猎鹰 9 号的验证,适合用于地球轨道的 航天运输。但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小液体火箭的经济性较低,不适用小规模发射; (3)液氧甲烷性能均衡,且推进剂来源广泛(火星上也存在),价格低,燃烧不易产生 积碳结焦,除用于地球轨道运输外,未来的洲际旅行、星际探索都有极大的使用前景。
SpaceX 涉足领域丰富,历经起伏成就商业航天领军者。SpaceX 是由马斯克在 2002 年 6 月成立的火箭与航天器开发商,经营事物的规模最重要的包含火箭发射、低轨通信、空间站运输 和深空运输四大领域。SpaceX 已经推出重型猎鹰运载火箭、猎鹰一号运载火箭、猎鹰九 号运载火箭、龙飞船和星舰等产品。过去 20 年间 SpaceX 在航天领域创造了多项记录, 2008 年猎鹰 1 号在经历三次发射失败后实现首发成功;2012 年 SpaceX 发射了首个载人 龙飞船,成功地将美国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2015 年 SpaceX 成功地将猎鹰 9 号火箭 送入轨道后使其成功降落回地球,且在同年提出星链条(Starlink)计划;2018 年 SpaceX 成功发射现役推力最大的火箭——猎鹰重型火箭;2020 年龙飞船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 成功;2023 年 6 月马斯克公开表示星舰(Starship)项目已完成 1000 多处改进,二次试 飞成功率或达 60%。
SpaceX 依托政府订单和技术上的支持,逐步构建多元商业模式。纵观 SpaceX 的发展历 程可以发现,SpaceX 的发家之路离不开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2018 年,SpaceX 从美国政府得到的项目订单高达 80 亿美元,是当时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技术方面,NASA 在火箭、飞船和卫星等各领域都给予了支持;发射场地方面,除了其自建的“星舰基地” (Starbase)外,范登堡空军基地 SCL-4E 发射工位、肯尼迪航天中心 LC-39A 发射工位、 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 SCL-40 发射工位均向美国政府租借,美国空军和 NASA 对其提供 各项支持服务。同时,随着火箭发射与回收技术的成熟,SpaceX 也构建起了多元的商业 模式,确立了卫星发射业务、“星链”(Starlink)宽带通信服务、载人航天和运载服务三大 营收来源。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估算,目前 SpaceX40%的收入来源于 Starlink。
新兴技术风起云涌,海外商业火箭寻求差异化竞争。随着以 3D 打印为代表的火箭制 造技术的普及,新兴海外商业火箭公司利用新技术寻求差异化竞争,例如:(1)Rocket Lab(火箭实验室)致力于自主新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区别于传统的燃气循环发动机,利用 新型电泵提供燃料循环,且主要部件由先进的线D 电子束打印技术制成。目前,Rocket Lab 正在开发下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Neutron,以发射未来的星座和大型航天器任务,为地 球提供重要数据和服务。(2)Relativity Space(相对论)公司开发出 3D 打印火箭 Terran1, 根据 Relativity Space 官网,其中 85%零部件依靠增材制造制成,目前正在研发 Terran R 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该火箭 90%以上零件将由增材制造制成,Relativity Space 预计 Terran R 将于 2024 年发射。
长征系列火箭历史悠久,长征八号火箭满足商发需求。1970 年 4 月 24 日,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是长征系列运载的第一次发射。中国长 征系列火箭共有两个抓总研制单位,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和上海航天 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都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根据《长征系列火箭 400 次发射回顾》(宋泽滨、蒋文梅),截至 2021 年年底长征 20 个型号中,一院研制的型号有 15 型,八院研制的型号有 5 型。在长征系列火箭中,当前长征八号在商业发射的适用性效 果更佳。根据《长征八号:长征火箭系列商业化与智慧化的先行者》(宋征宇、吴义田、 徐珊姝)介绍,长征八号(CZ-8)火箭是一款国家立项的面向商业市场的运载火箭,是一 款性价比优、易用性好、安全性高的主力中型运载火箭;同时长征八号肩负着可重复技术 的攻关和各大关键技术的验证,力争早日实现长征火箭的可重复使用。
商业航天百花齐放,多元竞争格局形成。当前我国商业航天格局呈现出国家队主导、 民营企业相继进入的行业格局。国家队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为主,在固体燃料、 发射场、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民营公司凭借自身灵活优势近年来取得不断进展, 其中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东方空间等以整箭生产为主,而九州云 箭等专注于生产火箭发动机。中科宇航和科工火箭采用混合制,其中中科宇航依托中科科 学院,科工火箭依托航天科工集团,均实现固体火箭技术完善且多次发射。
星际荣耀成立于 2016 年 10 月。公司致力于研发优秀的商业运载火箭并提供系统性的 发射解决方案,公司发展前期专注于高品质、低成本、快响应的小型智能运载火箭研发, 为全球小卫星及星座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商业发射服务。2019 年公司已成功完成双曲线 年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焦点一号已成功试车,2023 年 7 月 5 日双曲 线 号验证火箭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
蓝箭航天于 2015 年成立,是国内领先的航天运输系统创建及运营的商业公司。蓝箭 航天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研制以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的中大型 运载火箭系列产品。公司自主建立了北京研发中心、西安研发分中心、湖州热试车中心、 智能制造基地、智能制造工厂,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战略布局,覆盖民营商业运载 火箭从设计研发、试验检测到总装生产的全流程研制体系与研制能力。2018 年 10 月,国 内首枚由其研发的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完成首飞;2019 年“天鹊”(TQ-12)80 吨液氧 甲烷发动机试车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零的突 破”;2023 年 7 月 12 日,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成 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星河动力成立于 2018 年 2 月,是主要从事低成本商业航天发射业务的民营航天公司。 公司致力于研发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的商业运载火箭,为国内外小卫星发射市场提供低成本、 高可靠、快响应的进入太空系统化解决方案。2020 年 11 月,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 箭,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 500km 太阳同步轨道;2021 年 12 月 7 日,谷神星一 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一箭五星发射,成为中国首家连续成功发射入轨的民营企业; 2022 年 3 月,50 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首次全系统试车成功;2023 年 9 月 5 日,谷 神星一号海遥一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一箭四星发射,成为中国首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海上成 功发射入轨的民营企业。
天兵科技于 2015 年成立,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领先开展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中 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北京火箭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中心、 郑州综合试验中心和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为战略起点,着力形成“三机两箭”的产品发展 战略布局,“三大中心五大平台”的航天智造体系,“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供应链体系 以及“立足全中国面向全世界”的发射市场网络。2023 年 4 月,天兵科技天龙二号首飞 成功,是我国首次实现箭体产品大规模重复使用,对未来发展完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具有 开创意义。
东方空间成立于 2020 年,主营业务太空运输,是一家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 设计制造服务公司。公司通过研发“引力”系列运载火箭,打造一次性使用、可回收重复 使用和载人飞行等系列化、多样化、航班化的空天运输产品,快速形成低成本、规模化、 便捷化的发射服务能力。2023 年东方空间在东方航天港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了两次“引力 -1 号”运载火箭助推分离试验,是国内首次商业航天助推分离试验,两次试验均取得圆满 成功,预计于 2023 年 12 月在海上发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1 号”。
九州云箭成立于 2017 年 10 月,是集液体动力系统设计研发、装配测试、配套飞行全 流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拥有整建制的、经验 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一流人才队伍,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低成本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产 品,火箭动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基于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衍生出的超低温、高 压泵阀产品。2023 年 7 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龙云发动机完成首轮可靠性热试车考核。
中科宇航于 2018 年创立,是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火箭企业,覆盖了系列化 运载火箭研发、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太空旅游等业务范围。公司下属公司有北京中科 宇航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西安中科宇航动力技术有限公 司等三家全资子公司。2023 年 6 月,中科宇航成功发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 26 颗 卫星送入轨道,创下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2023 年 10 月,中科宇航中型液体运 载火箭力箭二号使用的 80L 碳纤维复合高压气瓶完成了验收级和鉴定级振动试验。
科工火箭成立于 2016 年 2 月,是航天科工四院为顺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抢抓市场 发展机遇而成立的国内首家专业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公司,填补了中国固体运载火箭 商业化的空白。2023 年 3 月,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以“一箭四星”方式,将中国航天科工所属系统公司研制的遥感探测卫星天目一号气象星 座 03-06 星送入预定轨道,并于同年 7 月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 07-10 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卫星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商业火箭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 盖、6G 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近年 来我国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为卫星互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根据我们 在《卫星互联网系列报告(一):空间互联新篇章,广阔星海扬帆起航》(2023-7-24)中 测算,2018-2027 年 Starlink 仅星座建设空间达 429 亿美元,整个 Starlink 对应市场空间 或将达到 6217 亿美元。参考 Starlink 的发展历史,预计我国卫星互联网也将迎来十年黄 金发展期,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赛道即将扬帆起航。随着我国星网+G60 星链建设的推进, 作为卫星发射工具的运载火箭需求或将迎来爆发,商业火箭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组建中国星网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1.2 万颗星网星座蓄势待发。随着 2021 年中国 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我国卫星互联网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电信联 盟(ITU)官网信息披露,中国星网公司共申请计划发射的卫星总数量 12992 颗。2022 年 10 月,星网公司通信卫星 01/02 招标结果公示,后续卫星的招标和发射有望加速。2023 年 7 月 9 日我国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推进低轨卫星互联网的 网络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商业航天运力尚且薄弱,亟待提升以满足星座建设。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活动次 数迅速增长,但实际运载能力方面相较美国仍有差距。单发火箭 LEO 运力方面,SpaceX 猎鹰九号火箭达到 22.8 吨,重型猎鹰火箭运力高达 63.8 吨;相比之下,中国运力最大的 长征五号火箭运力为 25 吨,而当前已发射的民营商业火箭运力均值仅为 0.5 吨左右,远 不及猎鹰火箭系列。整体运力方面,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 统计,2022 年我国研制发射 188 个航天器,总质量 197.21 吨,而美国研制发射了 2067 个航天器,总质量 716.44 吨。中国需要依靠民营火箭公司的灵活发展优势,以及整体火 箭数量的补偿式发展,来满足未来大规模星座建设需求。
成本较 SpaceX 有差距,降本是民营公司长期方向。当前,我国商业火箭的主要收入 模式仍然依赖于科研卫星或小卫星等小规模发射,发射的火箭仍然以小型固体火箭为主。 根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数据, 长征十一号、长征六号、快舟一号、谷神星一号、双曲线 万美元/ 公斤,与 SpaceX 猎鹰九号的 2600 美元/公斤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参考 SpaceX 的发展历 程,考虑到我国的民营公司在大推力以及可回收火箭领域持续突破,未来数年内火箭的单 位成本有望追赶 SpaceX,带来更加丰富的航天运输场景。
航天发射保持高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航天增长主动力。根据航天科技集团 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简称《蓝皮书》),2022 年中国的航天发射 次数达 64 次,占据全球的 34.4%,位居第二。同时《蓝皮书》预计 2023 年中国全年实施 70 次太空发射,而截至 2023 年 10 月 21 日,中国已经完成了 48 次航天发射,成功发射 46 次。
国家与地方出台支持政策,支持商业航天事业长期发展。2014 年以来国家持续颁布 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措施,以促进航天商业化,推动国内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2014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 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商业航天领域,从而开启了本土商业航天的新篇章; 2015 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地方层面, 2013 年以来北京、天津、深圳等各地政府出台针对航空航天产业的支持政策。2023 年 9 月 5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其中在 未来空间领域提出面向未来太空探索需求,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
中国航天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为航天发射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迅猛发 展,航天发射需求逐渐上升,航天基础设施成为关注焦点。航天港作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 近年来面向商业发射的航天发射场也在不断建设中。除了已有的四大发射场外,中国东方 航天港于 2019 年开始兴建,成为中国唯一的海上发射母港;2021 年 5 月,宁波国际商业 航天发射中心纳入《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于 2022 年开工建设,其中 1 号发射工位针对 CZ-7、CZ-8 等运载火箭提供发射服务,2 号发射工 位是液体通用型发射工位,3 号工位也在 2023 年 6 月 13 日开工。截至 2023 年 10 月, 海阳东方航天港已成功支持 5 次海上发射任务,根据齐鲁网 2023 年 7 月 28 日新闻预计海 阳东方航天港在 2023 年下半年实施 7 次海上发射任务。同时根据《环球时报》2023 年 7 月 26 日新闻,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计划在 2023 年年底完成发射场硬件设施建设,并于 2024 年上半年进行首次火箭发射。
我们预测 2018-2027 年 SpaceX 火箭发射市场达 317 亿美元,参考 SpaceX 的发展 历程,预计中国未来十年商业火箭市场将达千亿规模。当前商业火箭发射主要由巨型星座 建设驱动,而猎鹰 9 号火箭从 2018 年开始陆续将 Starlink 卫星送入低轨轨道,根据 Starlink 计划,2027 年 Starlink 将完成 4.2 万颗卫星的布局。通过对 Starlink 未来发射节奏,以及 Starlink 卫星在 SpaceX 发射占比的判断,我们预测得 2018-2027 年 SpaceX 对应火箭发 射市场达 317 亿美元。参考 SpaceX 的发展历程,考虑到我国星网+G60 星座的初期规划 均在万颗以上,我们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商业火箭核心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市场空间将达 千亿规模。
(6) 新火箭占比方面,参考 2018-2022 年“猎鹰”9 火箭一级复用情况及占比, 假设 2023-2027 年“猎鹰”9 号新火箭发射占比将由 5%逐步降至 2%;假设 猎鹰重型新火箭发射占比由 100%逐步降至 53%;假设星舰新火箭发射占比 由 100%逐步降至 60%。
火箭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的火箭产业链依托于过去“国有航天”的体 系,呈现出国家队主导格局,但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1)产业链上游包括基 础材料和元器件,以及分系统部分的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和箭体结构。该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参 与度高,产业同质化明显;(2)产业链中游为提供火箭制造与发射服务的总装集成公司, 包括国家队中的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也包括众多民营火箭公司。此外,中游还包括协助 火箭发射的测运控服务和发射保险服务的公司。(3)产业链下游为卫星运营商,因为当前 商业火箭市场应用主要为卫星发射。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直接“掀翻桌子”!中型大7座插混SUV,续航1000公里,仅售9.98万
欧洲多国拒绝援乌爱国者 泽连斯基喊线岁男子从黑龙江到开封找王婆相亲:加了近百个女生
欧洲多国拒绝援乌爱国者 泽连斯基喊线岁男子从黑龙江到开封找王婆相亲:加了近百个女生
马刺23分逆转掘金!0.9秒准绝杀 文班3分钟17分轰34+12完胜约基奇
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手机配备 1.5K 144Hz OLED 屏
可将 iPhone 变为相机监屏,Atomos 推出 Ninja Phone 便携解码器
外媒称Android 15或可通过Google Play更新手机NFC堆栈
妈妈带宝宝去医院体检,在家小心翼翼一碰就嗷嗷大哭,“人类质检员”怎么揉都不哭
韶音 OpenFit Air 开放式蓝牙耳机上架:16mm 动圈,788 元